江苏教育新闻网讯 (通讯员 王雪晴)10月27日,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。来自省内外近百位全科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,培养方和用人方互联互动,共研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新未来。
大健康理念下的医学教育,正在从传统的“以疾病治疗为中心”的培养模式,过渡到涵盖预防、治疗、康养、服务健康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,是新医科人才培养理念在基层贯彻落实的重要体现。为培养“小病善治、大病善识、重病善转、慢病善管”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,多所高校也在探索自己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之路。
“高质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要从强化学科建设、聚力质量提升和优化政策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。”温州医科大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,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“温州模式”,温医大副校长朱雪波在本次研讨会上分享了“国标省统、县管乡用”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。
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则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,确立了“顶天立地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在强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铆足力气。2013年,将康达学院迁至连云港办学,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。近年来,学校先后设立全省首家全科医学院、积极承担全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任务,强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。胡志斌校长介绍说,南医大正在围绕“四个核心”——全科医学的核心课程、核心教材、核心师资以及核心实践项目建设,扎实推进体系化、链条式、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设计。
“与母体高校错位化发展、同质化培养。”沿着这个办学思路,南医大康达学院则把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聚焦在“应用型”上,向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倾斜,自2018年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,明确“医防融合、本研协同、强基重技、厚植人文、服务基层”二十字方针的培养目标,在教育教学方面,融合临床、预防、康复、护理、健康教育、优生优育“六位一体”的全科服务内容,打造具有全科医学特色课程模块。
让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真正和社会需求接轨,才是重中之重。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认为,面对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要求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需求,医学院校要把“岗位胜任力”作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着力点。
人才胜任了岗位,那么岗位能给人才反哺什么?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犹如接力赛,用人方就是“接棒人”,如何让人才在基层卫生服务的赛道上跑出佳绩,离不开各地卫健委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政策支持。
“学校为我们培养了大批人才,但作为卫生行政部门,我们要怎么留住这些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”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王咏梅表示,用人部门要建立符合实际需求、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渠道,提升基层卫生岗位的吸引力,并充分发挥医联体的制度优势,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,与高校培养人才环节“环环相扣”。
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黄敏也谈到“培训”的重要性。她指出,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“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”为主,“全科医生转岗培训”为补充的“5+3”全科医生培养模式,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行业牵头和多方参与。
医改的关键在基层,基层的关键在人才,人才的关键在全科。2022年,江苏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5.38人,是全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最多的省份。为了推进医防融合,加强基层卫生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,会上还揭牌成立了连云港市基层卫生人员实训指导中心、连云港市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基地、连云港市公共卫生人才培训中心。